名人念书的故事200字
车胤囊萤映雪
车胤,年幼时好学不倦,勤奋刻苦。他白天帮大人干活,夜晚便捧书苦读。但是因为家境贫寒,常常没钱买油灯,书也读不成了。他为此十分烦恼。一个夏夜的晚上,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资料,突然发现院子里有很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。他突然心中一动,如果把这部分萤火虫聚集在一齐,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念书吗?于是,他开始捉萤火虫,捉了十几只,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,挂在案头。从此,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地念书。
伽利略好奇善问
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、天文学家,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打造了落体定律,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、摆振动等时性、抛物户外规律,确定了伽利略原理。他在比萨大学念书期间,就十分好奇,也常常提出一些问题,比方说“行星为何不沿着直线前进?”一类的问题,有些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,可他从不在乎,该问还问。有一次,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,他就筹备了很多问题去请教利奇。这一次可好了,老师诲人不倦,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。伽利略非常快就学习并领悟了关于平面几何、立体几何等方面的常识,并且深入学会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、体比重等理论。
陈毅吃墨水
陈毅小时候十分喜欢念书。有一次,他正在看书,母亲端来饼和芝麻酱,叫他蘸着吃。他一边看书,一边吃饼。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,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,一口一口吃得非常香。母亲走进屋,看到他满嘴都是墨,吃惊地叫了起来。这个时候,他才发现蘸的不是芝麻酱,而是墨水。
母亲一边责怪他,一边心疼地拉他去漱口。他却笑着说:没关系!吃点墨水好哇,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!
爱因斯坦
他的成功,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。11岁时,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,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。12岁时,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。除此之外,和现代的小孩们相比,他个性看重哲学的阅读,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。他还依据自己的`特征、志向和兴趣,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。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获得了重大的收获。爱因斯坦在念书学习时不搞非必须的死记硬背,常常爱和同学在一齐讨论,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。
匡衡
在西汉时期,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大学问家,他的名字叫做匡衡。匡衡从小就很喜欢学习念书,可无奈的是家条件非常差,根本买不起蜡烛,于是一到晚上天黑的时候他就没方法继续看书,没光实在是什么都看不见了,因此他常常为这个事情而发愁。有一天晚上,匡衡无意中发现家的墙壁上好像有一些些亮光,于是他便起床想看看是咋回事儿,原来是由于墙壁裂了一个非常小的缝,邻居家亮亮的烛火恰巧就从这个小缝中穿了过来。
匡衡看完之后立马灵机一动,想出了一个方法。他从家面找来了一把凿子,把墙壁裂缝的地方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孔,这时立马一道烛光射了过来。从此将来,每到夜晚匡衡就借着这道烛光看书。
张溥
张溥字天如,号西铭,太仓人,生于明朝末年,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。
张溥自幼刻苦自励,勤奋好学,每次念书,定要先亲手抄一遍,抄完后朗读一遍,然后焚化烧掉。接着再抄、再读、再焚,一篇经典文章非得这样六、七次后,才肯罢休。由于每一篇文章张溥都要抄七遍,他右手握笔的地方,指头手掌都结成厚茧了。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时,手指皮受冻干燥而裂开,他就用温水暖一下手再抄,一天总要用温水暖好几次。
后来他就把我们的书斋命名为“七录斋”,一生的著作也称为《七录斋集》。